第七章 社会环境下的行为

周泓091009

      前面讨论的各类过程和行为主要都是针对个人的,那么社会环境下的行为有什么特点呢?

      (1) 社会惰化

      社会惰化的意思是群体活动中偷懒的倾向。社会惰化为什么会发生呢?可能是因为个人努力和操作不能直接带来个人的结果。它们必须以群体操作和群体结果为中介。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是不受个人控制的。这样个人的努力也就不会有积极地个人结果,因为群体结果可能不能获得。

      (2) 观众效应

      当操作者正确行为的可能性较高,那么互动者和观众的催在就会促进其操作。究其原因,也是某些价值观和情绪起了作用,我们渴望被人认同,害怕出丑。如果自己有把握做好,那么可以预期到别人会认同自己,这样就更有动力把事情做好,因此观众的存在起促进作用。反之则是抑制作用,比如英语不好的同被要求当堂演讲,可能他发挥出的水平还要低于真实情况。

      (3) 从众现象

      从众有三个层次。1是知觉错误。即认识就是错的;2是判断歪曲。即取得了正确的认识,但是由于和大众不一致,因此怀疑判断是错的。3是行动歪曲。即取得了正确的认识和进行了正确的判断,但是担心自己特立独行的行为会受到群体的质疑和排斥。三个层次的从众级别层层递减。大多数可能只对第三个层次的从众有记忆,并且认为自己足够理智,不会受前两者的影响。对于第三层次,或许可以用诱因动机、需求驱动之类来解释,但是对于前两个层次,就很难这么解释,因为人可能根本就是无意识的被同化

 

未完待续…

上面那一堆都是在说是这样是那样的问题,还没有涉及到怎么做的问题。而且还有需求因素,目标因素环境因素等都未加入…
其实我原先真正想了解的是在这种非理性条件下该怎么做的问题,也就是一个协调的问题。但是发现太过抽象和混乱,有必要先把整个流程描述清楚。

有回复请通知我
提醒

1 评论
内联反馈
查看所有评论
14 年 之前

人有四种:自己看不清自己,他们对自己看得很清楚,那是缺乏自知之明;自己很了解自己,别人看不清自己,神秘型;自己看得清别人也看得清,自由人;自己看不清,别人也看不清,幼稚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