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单趋势跟踪在美国股指上低效的三个原因
趋势跟踪在美国股指上低效的三个原因
周泓090718
(此文基于历史数据测试,类似于从数据挖掘的角度阐述,而不是一些基本面解释)
1 慢牛
慢牛走势造成的结果是长期均线间隙很小,容易触发止损(这个性质最近几年有所改变,两次暴涨暴跌,M头)。
这和A股快牛的感觉完全不同,现在A股牛市为什么有些方法(比如平台突破,均线排列,多重过滤等等)可以找到很多牛股,就是因为大多数股票也是快牛的暴涨暴跌型,在均线上的表示就是:完全多头排列,而且区分度很大。这些经验在市场性质改变之后就要大打折扣,整个市场走慢牛的话,暴涨暴跌型的股票个数要打折扣,幅度也要打折扣。如果现在的经验没有办法很好控制成本的理念,那么也会失效。
2 日间(COLSE TO CLOSE)波动不断加剧
假设一个做收盘的趋势跟踪系统,如果股指的每日涨跌都很小,这对于跟踪成本来说是利好。而日间波动加剧,意味着整理期的成本将更有可能变大。
如果把50年到09年累计60年的每天的涨跌幅(相对昨日收盘价)的绝对值算出来,然后按年交易日的数量做平均,就能得到“年度日均涨跌幅”
图中的直线,可以看做是当年内某天最可能的涨跌幅度。大约涨了一倍吧。
05-09年,每日涨跌的均值是0.65%,82年前是0.55%,82年后是0.77%(82年推出了期指),这也可以看出日间波动(COLSE TO CLOSE)总体呈现走高的态势。
3 常用的均线上的波动加剧
股价在穿越分析常用的均线的时候,波动性常常变大,看图的时候我就有这种感觉,为了更明晰一点,做了一些测试。
从表中可以看到,所有历史的日间波动均值(AA)只有0.65%,而在股价穿越MA30 60 120 250日均线的时候,日间波动的都明显变大。而且这个变大时很有“特点”的,即不论那条均线,不论期指推出前后,它变大的倍数都接近1.7倍。
这里,似乎可以猜测出这样的结论:
A.均线作为一种简单有效广泛使用的分析依据,有相当比例的人在使用,因而造成了“权威泥潭效应”(引用帝国的词)
B.这个30 60 120 250的参数是成套的(每条线上波动倍放大的程度都类似)
C.任何历史阶段,采用均线作为交易参照的人似乎都差不多
附:与网友xixilili2008的交流
xixilili2008:我看问题并不完全在慢牛或快牛。价格的走势可以看作是围绕某条均值线进行波动的,均值线倾斜向上且斜率较小,就是相对的慢牛;均值线倾斜向上且斜率较大,就是相对的快牛。很显然,影响趋势跟踪交易结果的因素,除了均值线的斜率之外,还有价格围绕均值线波动的方差。斜率越大、方差越小的价格走势,显然趋势跟踪越有利可图,反之,斜率(指绝对值)愈小、方差越大,越无利可图。前面对s&p500的测试结果中90-95年、99-08年的两段槽糕的结果,刚好对应了这后一种情况。
后面关于C-C波动的统计蛮有意思,不过有一处不明,表中的MA AVG是什么意思?是统计期内价格在穿越均线时的C-C的平均值么?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到,C-C波动年均值的均值和方差似乎都在逐年扩大。这无疑意味着机械的跟踪系统要增大跟踪的容限,以容忍更大的“噪声”。这与先前一位朋友统计的最优跟踪参数逐年增大的结果是一致的。按照前面分析的跟踪结果与斜率和方差的关系,C-C波动的逐年增大,对机械的趋势跟踪来说,绝对是个利空消息。
博弈:MA AVG就是对前面ma 30 60 120 250四列求个平均。还有你说的“斜率小、方差大”精辟啊,比我用慢牛来概括更准确了